- · 微生物学杂志版面费是多[06/01]
- · 《微生物学杂志》投稿方[06/01]
- · 《微生物学杂志》期刊栏[06/01]
北极再次发现巨型病毒!影响未知,地球这样下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然而,最可怕的是——科学团队还并不知道这些“巨型病毒”如何影响它们感染的微生物,或者哪些病毒栖息在哪些微生物中,这才是最为关键的,属于影响未知的状态。要是“巨型病
然而,最可怕的是——科学团队还并不知道这些“巨型病毒”如何影响它们感染的微生物,或者哪些病毒栖息在哪些微生物中,这才是最为关键的,属于影响未知的状态。要是“巨型病毒”对生命具有致命性的影响,那传播出来了就更加可怕了。所以,这绝对不是好事情。
按照加拿大魁北克拉瓦尔大学研究人员,这次的“巨型病毒”是首次在“Milne Fiord Epishelf Lake”湖泊之中发现的。该湖泊作为北极地区的关键生态系统区域之一,以单细胞微生物为主。
所以,这个消息出来之后,又让不少人“慌了”,这北极地区的气候转变的确是“危机重重”的模式,人类真的要被“任其宰割”吗?
所以,北极圈不仅是在“冰湖”之中存在所谓的“巨型病毒”,在永久冻土上的病毒可能是更多的,一旦这些病毒在地球变暖之下,出现大规模的松动,那么这些冰封千亿年的远古病菌就可能被释放出来。
在2022年的时候,《自然》杂志期刊就发出了警告,明确指出了——到2100年,将近三分之二的近地表永冻土层有可能消失,届时冰封数千亿年的病毒、细菌和真菌等其他微生物也可能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。而北极圈就是永久冻土的重点区域。
在2016年的时候,也是在北极圈区域——西伯利亚亚马尔半岛上,发现了一种罹患炭疽热,而它的病源是一具解冻的驯鹿尸体,而这头驯鹿死于多年前的炭疽热疫情。
对于气候变化来说,其实整个地球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,所以北极的气候也的确是改变了。在气候记载的数据上,我们也可以看到,北极附近的国家——极端性高温时间连续创下新高。
这是通过分析北极圈过去43年的观测数据发现的,北极变暖的速度确实比此前科学文献和普遍报道的要高。那这也意味着北极的变化速度更加地强,那么带来的气候连锁效应可能会更强。
例如:2003年欧洲的高温热浪事件,据统计,持续六周的高温造成至少7.5万人死亡。
所以,北极的确变了,种种数据都告诉了我们,是真的变了。当然,北极巨变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冰川减少,海平面上升等等,但是这些并不是最可怕的,最可怕的就是我们再次看到的这一份研究成果,那就是北极“巨型病毒”。
在升温之后,支持湖泊的冰架也在不断恶化,大规模的冰川融化水也在涌入,而“巨型病毒”在湖泊生物种群之中传播之后,也在缓慢地释放出来,从而扩展到更大的海洋区域之中。
北极再次发现“巨型病毒”,之所以被称之为“再次”,是因为北极地区发现病毒的事情并不是第一次了。
同时,按照研究数据指出,在1979至2021年期间,北冰洋的大部分以每10年0.75℃的速度变暖,如果未来全球变暖持续发展,那么北极的变暖强度还会提升。
并且对于北极的病毒发现已经不是第一次的,这次又发现了什么,下面我们就来一步一步地看看。
然而,人类似乎根本还没有任何的“苏醒”,因为全球变暖的趋势仍在发展。根据《气候蓝皮书》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1年,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(1850-1900年平均值)高出1.11℃,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七个最暖年份之一。
2022年的地球气候变化再次拉响,这样的气候转变对我们人类来说,的确不是什么好事情。这不,《应用和环境微生物学》杂志再次发表研究——那就是北极地区又发现“巨型病毒”了。
对于人类来说,看到任何的“巨型病毒”被发现,都是非常紧张的状态。
例如:
而在2022年针对北极的变暖程度报告,我们也再次说明了——那就是北极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这个说法已经不准确了,而是达到了“4倍”。
而这样的高温事件还在持续地增长,2022年全球的高温连破记录,欧洲,亚洲,美洲等地也是一样的,40度,50度左右的极端性高温也在变成常态化,这都是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威胁。
按照报告来看,这次北极再次发现“巨型病毒”,是在一个名叫“Milne Fiord Epishelf Lake”的冰湖之中发现的,准确位置是位于北极圈加拿大地区的一个湖泊。
2022年,俄西伯利亚地带出现38度高温,打破了北极圈内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温度纪录。
文章来源:《微生物学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wswxzz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902/563.html
上一篇:产纤维素细菌能在火星生存
下一篇:“中国华西菌”解决新菌属鉴定难题